教養專線:
我想要幫幫你
我想要幫幫你
頁面下方還有表單,送出表單後就可以觀看投票結果囉!
根據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》規範,國家需要採取行動,保障國內兒童可以不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暴力、傷害或虐待,以及維護兒童的各項權益。
因此為了保障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,讓孩子不會受到因體罰造成的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。台灣目前在校園是禁止體罰學生的,包括幼兒園一直到高中職,體罰都是違法的。但是在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家庭中,我們有進行什麼措施保護兒童嗎?
因此為了保障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,讓孩子不會受到因體罰造成的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。台灣目前在校園是禁止體罰學生的,包括幼兒園一直到高中職,體罰都是違法的。但是在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家庭中,我們有進行什麼措施保護兒童嗎?
許多人可能都有被體罰的共同記憶,探討背後的可能原因,除了華人傳統教養觀念的影響,在法律中,民法1085條也有規定,「家長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」。但法條中沒有明確敘明必要範圍和懲戒的定義,在實際情況上,要認定家長的處罰有沒有超過必要範圍,會需要多方因素來衡量。並且若確實被認定為身心虐待,就會有公權力介入調查與輔導。
不過對於有簽署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》的台灣,民法的1085條規定是與兒童權利公約中要讓兒童有「免遭一切形式暴力侵害的權利」有所衝突。
不過對於有簽署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》的台灣,民法的1085條規定是與兒童權利公約中要讓兒童有「免遭一切形式暴力侵害的權利」有所衝突。
禁止「家庭內」的體罰,是法律革新中最困難的部分。國際組織《全球終止兒童體罰行動》,從1979年開始,推動與統計世界各國在法律上禁止兒童體罰的進展至2020年,已有60個國家透過法律禁止在一切環境場域(包含家庭內)對兒童進行體罰。
鄰近台灣的日本、韓國,近年來社會上也對體罰有許多的討論。日本已在2020年4月,通過修法禁止家庭內體罰;韓國也有修法的計畫持續討論中。
鄰近台灣的日本、韓國,近年來社會上也對體罰有許多的討論。日本已在2020年4月,通過修法禁止家庭內體罰;韓國也有修法的計畫持續討論中。
藉由體罰的疼痛或不適感,讓孩子記得教訓,可能是許多人支持體罰的主要原因。體罰真的很有效嗎?根據學者對相關研究的分析,體罰短期雖會讓孩子立即順從,但長期下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。
兒福聯盟也在近年研究中發現,雖然有63%的孩子表示會因為被體罰認錯或改進,但同時也有75%的孩子表示,被體罰後會覺得不服氣、想反抗、報復甚至遷怒他人。
研究也發現,有被家長體罰經驗的孩子,對使用暴力的認同度較高、攻擊行為較多、主觀快樂感較低、親子關係也較差。
兒福聯盟也在近年研究中發現,雖然有63%的孩子表示會因為被體罰認錯或改進,但同時也有75%的孩子表示,被體罰後會覺得不服氣、想反抗、報復甚至遷怒他人。
研究也發現,有被家長體罰經驗的孩子,對使用暴力的認同度較高、攻擊行為較多、主觀快樂感較低、親子關係也較差。
民法從民國19年制定到現在,已歷經90年未曾修改。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,全民素養與教育程度的提升,照顧者也能掌握更多與孩子相處互動的方法。
在要對孩子體罰之前,或許我們可以再多想想:
體罰對孩子的可能影響是什麼?
體罰符合自己教養孩子的目標嗎?
是否有體罰以外的方式可以管教孩子?
填寫資料查看結果